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主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2015-06-01 00:00    浏览次数: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

外国语学院“追寻红色足迹”队参观郑州烈士陵园纪实

今年是建党90周年,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09级日语班臧沛斐等同学以此为契机,通过“追寻红色足迹”队参观郑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州烈士陵园这一活动,使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实践中学党史,知党情,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赤胆忠心勿忘红色

7月3号早上,队员们6点就起床,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之旅,到达了位于郑州西南郊区的烈士陵园。走近之后,一眼便看到“郑州烈士陵园”六个金黄大字,镶嵌在石块砌成的大门上方,让我们不禁感到烈士们就这样与我们阴阳永隔。

与昨天的酷暑高温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天气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刮着丝丝的冷风,使大家在盛夏的聒噪中沉淀下来,虔诚地开始这次革命精神学习。

进入陵园后,两排青青的松柏矗立着,象征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走过一段长长的路后,一块高大的丰碑映入眼帘,上面是周恩来的题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潇洒飘逸,仿佛要向我们诉说英雄的往事。我们静静地站在那儿,沉默着,深思着。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是你们把对祖国、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是你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抛弃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热血洒满祖国大地。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会有今天的和平环境,才会有祖国的繁荣昌盛。想到这些,大家不禁为烈士们默哀鞠躬,以表达我们深切的感激和怀念。

穿过丰碑往后走,我们来到了烈士的墓地,横16位,竖9位,庄严肃穆地排列着,共有300多座。于此安息的有吉鸿昌、王远芬、贾心斋等烈士。胸前挂着“我是中国人”木牌的事,想必大家都有印象,那就是吉鸿昌烈士,他的墓碑文上面,大笔挥毫写着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何等的豪气万丈!继续前行,我们看到墓碑上一张张虽是陌生的面孔,却感到他们离我们是那么地近,那么地亲。但更多的烈士没有姓名,更没有照片。我们的心情颇感沉重! 

陵园里还有好几个大亭子,每个亭子中央都立着一块长方体青石碑,上面刻着纪念烈士的文字。其中就有杨靖宇烈士的。郭沫若为其题诗一首:“头颅可断腹可剖,烈恺难消志不磨。碧血嵩雪千古于今赤满山河。”在另一侧,是朱德的题辞“人民英雄杨靖宇烈士永垂不朽”。 

亭子上方的木梁上,画有烈士们相互搀扶、负伤战士拄着拐杖等图案,当年抗战的场景一幕一幕鲜活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简陋故居难掩光辉

接下来,我们进入展厅,由解说员为我们介绍。展厅里很静,解说员那清晰的声音震动着我们每个人的耳膜,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把我们的思绪扯到了若干年前…望着吴焕先同志的旧居,那两扇破旧的窄木门,由石块简单砌成的台阶,这就是我们的先烈革命、生活的暂住地;墙上挂满了图片,二七纪念塔,时局图,爱国人士的画像,还有烈士们的遗物---笔记本、草鞋、毛巾、衬衣等生活用品。

传承精神勿忘经典

从陵园出来,每个人都神情严肃,抬头望天,没有云朵,苍白色。陵园外边两旁的树,直挺挺地立着,那么整齐,那么威严,如烈士挺起胸膛,坚强不屈。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气魄,一种象征。本次缅怀烈士,感怀革命精神的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与社会的实际联系,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对祖国做出的牺牲和贡献,进一步明确了我们作为学生的奋斗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