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主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15-06-02 00:00    浏览次数:

爱国主义教育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十佳大学生国庆期间赴四川考察学习的感想。话不多说,直入主题。3日在去往黄龙风景游览区的路途中,我们经过了红军长征纪念总碑所在地松潘草原,之后返回成都的途中又经过了红军长征时爬过的雪山及“5·12”汶川地震遗址。

可能是自己平时的知识储备不够,在经过红军长征时的草地和雪山时,看到的只是现在绿草如茵的草原和白雪皑皑的雪山,感受到的仅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到极致的体验,何曾想过红军长征时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所要付出的斗争与艰辛?

从四川回来,我专门上网搜集了关于红军长征的一些资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学习一下。首先,关于松潘红军长征纪念总碑,有关介绍是这样说的: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中央决定建一个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经过反复斟酌,中央最后确定把这座碑建在四川阿坝州的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上。著名的风景区黄龙和九寨沟离这这里不远。纪念碑建在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上,背靠森林和雪山,面向草地。主碑高41.3米,高度相当于十几层楼吧,是一个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主力红军,一位红军战士铜像,左手握着一束鲜花,右手握着着一枝步枪,双手高举成“V”字形,欢呼胜利。碑体高24米,亚金铜贴面,三角柱项,象征三大主力红军。汉白玉基座高2.5米,墨绿色磨石地面。主碑背靠雪山,面向草地,气势恢宏,当夕阳西下时,金光四射,尤为壮观,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

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这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但是真正能体味到个中艰难滋味的恐怕没有几个吧?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们克服了行路难、吃饭难、御寒难和宿营难等重重困难才从草地中走出来,期间牺牲的红军战士不计其数。

此外,红军还要经过的地方海拔3000米以上,雪山重重,峡谷纵列,是藏族聚居区,人烟稀少,物资匮乏,粮食奇缺。前进道路上要连续翻越3座5000米以上的大雪山。红军不仅要战胜雪山阻挡和恶劣气候的侵袭,更加严重的是缺粮断炊的威胁。

接下来就是我们沿途经过的汶川地震遗址了,大巴车沿着岷江缓缓行进的过程中,隔江相望的是巍峨的高山,山上还残留着泥石流的痕迹,仿佛诉说着山洪暴发时情况的惨烈。据白书记介绍,岷江对岸被山体掩埋的那条公路就是213国道,如果观察仔细还能看出一些公路的特征,坍塌了一半的桥梁依然孤独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沿着新建的公路一直向前,时不时能够看到标有“5·12”地震遗址字样的牌子,有的是一片废墟,已经看不出它原来的样子,有的隐隐约约能看出来那是一座民宅,其中一个遗址是一所小学,没有了房顶,也没有了门窗,只剩一个建筑的空壳直直地竖在那里,可以想见当时地震时孩子们惊慌失措的表情和无助的眼神。记得08年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灾区的孩子们总觉得离自己有些遥远,而现在时隔4年,仅是看到地震遗址,我就已经感觉眼泪湿了眼眶。

这次四川之行我感触颇多,在欣赏了美景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红军战士的敬佩和对汶川地震逝去的同胞们的悼念之情。爱国,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发自内心对祖国的热爱,联系到当前的中日钓鱼岛问题,个人认为爱国需理性,政府迟迟不动用武力肯定有更深刻的含义在里面,我一直都在关注钓鱼岛问题,我认为在这个和平年代,动用武力,不是一个命令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说不定某些国家巴不得我们和日本打起来,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如有雷同,不胜荣幸。我的感想就是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