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中心 > 学院新闻 >

美丽中国行

发布时间:2017-07-06 00:00    浏览次数:

(通讯员:李沛 王文静 陈晓寒)为了解我国(以武汉和郑州为代表)目前垃圾分类现状以及垃圾分类与公民素养之间的关系,7月1日至7月4日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美丽中国行的7位小组成员赴河南省郑州市以及湖北省武汉市进行了以“垃圾分类与公民素养关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

小组成员采取街头采访、填写调查问卷、知识宣讲等方式在武汉街头、校区、居民区以及重点旅游景点针对垃圾分类现状进行调查。主要是以城市现有的垃圾分类设置(如垃圾桶、垃圾分类的标识)和公民垃圾分类意识为调查对象,其次是对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和分类知识匮乏的公民进行宣讲。

调查结果如下(武汉市):我们团队发现武汉市垃圾桶等设置随处可见,数量多,且造型多样,对城市美化有一定作用。但垃圾分类设置较不完善,存在区域差距。(城区街区垃圾分类设置较为完善,而景区、居民区垃圾分类设置极为落后)。垃圾分类标识和垃圾桶设置功能缺失,公民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较少,分类意识薄弱。在调查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与环卫工人、在校大学生、居民等关于垃圾分类和公民素养的讨论,使我们受益匪浅。(郑州市):我们团队发现郑州市有关垃圾分类的设置较为完善,分类标识明确,但是公民的垃圾分类知识薄弱,分类知识仅凭经验,垃圾分类仍存在区域差距。街区、景区以及校园情况较好,但是居民区情况混乱。

综合两个城市进行总结,我们发现:我国垃圾分类现状不容乐观,仍需继续改善。垃圾分类硬件设置不完善:垃圾分类项目不明确,垃圾分类的广告宣传较少;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公民与公民之间出现明显断层(老人以及中年人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少,几乎无意识去进行垃圾分类;而青少年尤其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对垃圾分类知识有所了解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公民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垃圾分类知识讲解。

由此,我们希望,对于公民或个人,主动去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同时了解垃圾分类的公民应主动进行义务宣讲普及知识,让美化环境的意识长存心间。

对于政府:希望加强城市内缺失的垃圾分类设置,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的发放,并进行集体性的义务宣讲活动。对于社会:希望每个人每个社会集体都可以和贡献自己的力量,点滴行动,自主进行垃圾分类,在社会上形成“美丽中国行,点滴行动,自主分类”的良好风气。

愿我们同行,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去创造一个美丽的中国。美丽中国行,我们在行动。

                         点击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