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农耕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24-11-24 20:14 浏览次数:
本网讯(审稿:杨鑫 供稿:冯超 杨若晴)11月22日至23日,由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河南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农学院承办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农耕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暨“河南省中原农耕文明传承与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龙子湖校区顺利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何松林出席开幕式。
本届年会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河南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外国语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年会主题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外农耕文明交流互鉴研究”,设1个主会场和2个分会场,共邀请8位专家做主旨报告,80余名代表进行学术论文交流。
开幕式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马万里,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办二级巡视员焦开举,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加民,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何松林,河南省翻译协会会长郭俊峰,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杨玮斌共同为河南省中原农耕文明传承与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揭牌。
开幕式之后进行了本次年会的第一场大会主旨报告,河南省委外事办原副主任杨玮斌译审作《文化对外传播与特色翻译人才培养》报告,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作《中西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国农耕文明西传与法国重农思想》报告,河南大学张璟慧教授作《农耕文明起源的河南及其外语学科:守正与转型略谈》报告,那不勒斯东方大学Dr.Gaeta Carmen作《Italy and China: cradles of natural biodiversity and cultural heritage》报告。
与会代表在两个分会场结合“中外农耕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农耕文明翻译研究”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我院宋晓川副教授、王丽副教授、关珊珊、王铭琪、李帅等师生分别在各分会场进行了讨论交流,学术氛围浓厚,专家学者立足各自研究领域发表见解,积极探寻中外农耕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途径。
11月23日下午进行了年会第二场主旨报告,郑州大学胡庚申教授作《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中原农耕文明经典文献的绿色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报告,华中科技大学王烟朦教授作《麦都思迻译《农政全书》中农学知识的翻译批评研究》报告,河南农业大学张莉教授作《从区域贡献到全球意义—论中原农耕文明与域外文明之交流互鉴》报告,河南农业大学王桂凤教授作《Genetic Improvements in Agriculture》报告。
大会闭幕式由院长张俊杰主持,他代表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感谢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对河南农业大学的信任,感谢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河南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河南省翻译协会对会议召开的精心指导,感谢外研社、河南金迪科技等的友情帮助,感谢兄弟高校同仁精彩的交流分享,感谢师生志愿者不辞劳苦、无私奉献,感谢所有志同道合、拨冗赴会的朋友们,并祝福所有的专家教授嘉宾朋友们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本届年会内容丰富,主题突出,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各位专家学者通过多种形式分享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为中外农耕文明传承与传播建言献策,推动中外农耕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