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沛)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它见证着中华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传播和发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随着互联网科技和智能手机、电脑等交流平台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甚至还在校学习的青少年们,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现象不容小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利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华文字符号调查研究小组对此展开研究调查。
7月7日,中华文字符号小组五人正式展开调查活动。队员们进行了活动流程的深刻讨论,初步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活动计划。
7月8日,中华文字符号调查小组在郑州市的几个小区开展了调查活动,以小区居民为主要活动对象,对小区居民随机进行关于中华文化及文字符号等相关问题的提问。队员们发现,不同年龄层段的人群对中华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提起中华文化,许多人认为中华武术、山水画、中华传统戏曲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老一辈的居民对中华文字符号有着更为广泛的认识和更为强烈的兴趣爱好,而年龄较小的新生一代对中华文化及中华文字符号的研究对比之下显得更加薄弱一些。
7月10日,中华文字符号调查研究小组来到了中华文字符号资料较为完备的博物馆,对中华文物及文字发现历程进行学习研究。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同时也认识到传承发展中华文字符号文化的重要意义。
不可置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飞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然而,高速发展的科技成果并不能取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字符号的地位的不容撼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责任与担当。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向身边人宣传中华文字符号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字符号的珍贵。